科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艺术化过程。换言之,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都是艺术的状态。种菜会成为园艺,做饭会成为厨艺,就连玩泥巴也会升华成各类陶艺、雕塑。一切符合真善美的理想的境界,都会殊途同归,通往艺术的境界。
四、探求科学与艺术的深层次沟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
物理学家玻尔认为:“事实上,当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放弃逻辑思维分析而允许弹奏全部感情之弦时,诗、画与乐就包含着沟通一些极端方式的可能性,那些极端方式常被表征为实用主义的和神秘主义的。”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致力探讨科学与艺术的沟通关系,打通了横亘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壁垒。他一直有一个基本思想,即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1987年,李政道匠心独具,策划、邀请一批艺术大师举办艺术与科学研讨会,李政道在北京这次研讨会上作了关于《艺术和科学》的演讲,阐述这一思想。该文在1997年由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后,更引起海内外科学文化界的关注。
以李政道博士为主任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立后,在举办重大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有一个惯例,即都要以会议内容作出一幅主题画。每次都由李政道博士根据科学主题提出一个初步艺术构思,并分别约请著名艺术大师与科学家磋商,藉以沟通科学和艺术的创意,十多年来,参与泼墨挥毫画家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等人,绘画主题涉及高温超导、重离子碰撞、量子引力、粒子物理等尖端科学专题,艺术与科学本身就有重叠部分,以艺术为载体科学则容易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吴作人创作的《无尽无极》,以“现代太极图”的形式,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思想:世界是动态的,宇宙的全部动力、所有物质和能量都产生于静态的阴阳两极的对峙中;吴冠中《简单与复杂》的抽象画,画面上布满浓淡相间杂乱无章的“点”和深浅不一变化莫测的“线”,由这些点和线构成了一幅千变万化、化静为动的动感盎然的画面。吴冠中还题了一首诗,作为对这幅画的“解题”:
点、线、面,
黑、白、灰,
红、黄、绿,
抽象画,
道是无题却有题:
最基本的因素,
营造极复杂的绘画,
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求证于科学:
简单与复杂。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李政道将题诗译为英文时,还从物理意义出发,在第二段前加了一句话,译回中文是:它们结合在一起光也不能留时间。赞扬在吴冠中的“神笔描绘下,时间有出奇的变化,连光速也无法追上,超脱了相对论。”吴冠中题诗的上半首,应是画家对自己作品的主题阐述,下半首引宋人蒋捷的词句(《一剪梅.再过吴江》: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以说画家心境的自然流露,
华君武则以充满情趣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碳60超导体的科学内涵,在华君武笔下,一些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足球状的C60全碳分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成空间点阵,构成了一个蜜蜂巢,上面有一群成双成对的蜜蜂,结伴欢快地自由飞翔,而那些没有伴侣的蜜蜂却愁眉苦脸地困在下面,一副无可奈何的窘状。华君武先生在画上题曰:“双结生翅成超导,单行苦奔遇阻力”。
2000年9月上海出版大型画册《科学与艺术》,画册中汇集的20余幅科学寓意中国画均出自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华君武、张仃、吴冠中、常沙娜、袁运甫、刘巨德等13位当代中国画坛名家之手,也有李政道教授本人的画作。以中国传统艺术手法表现现代科学主题,从而使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表现得更加完美。李政道博士认为,这些画卷“绝非仅为追求一种用绘画手段描绘科学
特点领域的表面形式,而是探求在一个更深奥的意境中进行科学和艺术间的对话”。
李政道教授致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结合,这是对文化发展的新贡献。多年来,他和我国画坛名家交流切磋,并鼓励画家们创作“科学画”,这不仅增进了科学家与艺术家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也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
在科学和艺术中,我们不仅看到画家为科学述画,同时科学家也写诗,诗写科学,上穷碧落下黄泉,从宇观到微观,视野开阔,联想丰富。如旅美物理学家沈致远教授,他有一首《相对论》诗十分通俗:
运动是相对的,坐在列车中,树林在飞弛,
空间是相对的,缩地有妙方,夸父可追日,
时间是相对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还有一首诗,写《量子情侣》,拟人化了:
量子态的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的心心相印,
自旋的配对,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情侣们成双翩跹,
量子态的相干,有波峰也有波谷,就像爱情的波折起伏。
今天,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正走向相互启迪、相互渗透,走向融汇的更高境界,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相互合作,预示着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
华君武超导态现象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