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走近科学而来,我们为传播科学而去。我们愿以不断完美的艺术创新去遨游科学的海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勇于探索,谱写科学与艺术的美妙乐章”。
5月31日,在一个巨大的宣传板前,方明、濮存昕、李野墨、张家声、徐涛等演播艺术家郑重地签下了名字,相约关注科学,关心科普事业,让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飞向广大群众。
这次活动的缘起是在今年的科技周上,20多位演播艺术家参加了由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组织的《驰向理性的海洋———2005科技活动周科学经典名篇首场演诵晚会》,一时间观众好评如潮。散场后,许多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会场,有的嘴里还念叨着“比看电影还过瘾”。
据晚会导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编辑叶咏梅介绍,整台晚会节选了10多篇中外大科学家的经典作品以及以科学家为题材的话剧和电影,调动表演、朗诵、现场伴奏等多种舞台元素,通过科学、艺术与人文的结合,展示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演播老艺术家方明,主持过多次朗诵会,但这一次的挑战性最大。他朗诵的是美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作品《科学与希望》。这篇文章不足千字,但是如何演绎闪耀理性之光的科学作品,颇让他推敲琢磨。方明激情澎湃的朗诵和富有磁性的嗓音征服了观众。
“科学与艺术不矛盾,科学与艺术是并蒂莲。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在广大群众中普及,科学经典名篇演诵晚会应该持续做下去。”方明说,他希望能有机会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并且建议尽快成立科学方面的文艺创作队伍,多写些故事性强的科普作品。
“把人们引向艺术与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在低回悠扬的小提琴伴奏下,演播艺术家李野墨用他浑厚的嗓音朗诵爱因斯坦的作品《探索的动机》,把人们带入了神奇想象的科学世界。
谈起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李野墨似乎还沉醉在晚会中。他说,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尝试很新鲜很有诱惑力,不仅唤起了科学的激情,还陶冶了艺术情操。此次科普活动摆脱了教与学的简单形式,进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开辟了艺术的新天地。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表示,科学经典名篇演诵晚会为传诵科学经典开拓了新思路,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包容互动才能创新,艺术激发激情、灵感和思想,艺术对科技创新极为重要。“科学家爱艺术,艺术家爱科学”。他呼吁,更多的艺术家关注科学和科学家,让艺术与科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