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以修身——多彩一世界”美术作品展北京798艺术区开幕
|
||||||||||||
主办单位: 北京元素 参展艺术家: 王玉山 范惠民 杨 平 彭世军 刘普生 陈建华 林光红 马海方 孟 明 翟欣建 王国斌 王印泉 王生琏 李彦鹏 陈育村 郭林新 开幕时间: 2018年5月28日下午03:00 展览时间: 2018年5月28日-6月10日 展览地点: 北京元素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2号798艺术区东街 创作感受 文/彭世军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创作一幅国画作品需要接地气,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具备生活气息,这个普通道理一般人都知道。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放弃造型能力的提高、表现方法的追求,即便是对生活有创作的想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比较注重写生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写生内容宽泛,不仅仅画人物,也画山水、风景、建筑,避免画山水画时不会点景人物,画人物画时不会画配景。生活不代表艺术,要把生活所见升华为艺术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代传统非常好,其中,把线条的表现力用到了极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我也非常喜欢抽象画,很有冲击力、想象力。构成也是如此,形式感很强,我还喜欢书法的线条变化,这些,中国画是不可缺失的。 当然,学习中国画起步方法是多样的,面貌应该是全新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感言 文/刘普生 自从习画起,画画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闲暇、饭后茶余,闲来几笔,随心随性,从不拘泥。平日喜画山水,注重笔墨,墨为君,色为臣,画面自然和谐,有感而发,从不刻意而为。山石泉瀑、林木亭舍,相互生发,顺势而为………使画面呈现“沉静、深厚、温润、恬淡”之美。愉悦自己,亦愉悦他人………
我谈写生 文/陈建华 我们都知道:人在吃鱼时,喜欢吃鲜活的;吃青菜时喜欢吃新鲜的……。写生就是绘画创作中最新鲜、最生动、最有活力的第一手作品。 我现在主要是画山水。自然万物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它包罗万象,变化无常。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我们面对大自然写生时,就是向自然学习、沟通、感悟的过程。要能静下心来反复地去观察,然后通过艺术手段——构图、概括、取舍等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好的写生就是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纵观历史上的绘画大师,个个都是写生高手,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写生和创作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梵高的大部分传世之作都是写生画出来的。回顾李可染、吴冠中的绘画生涯,他们花在写生上的时间比在家里搞创作的时间要更多。 因此,在当今时间就是效率的“快餐”时代。绘画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画家,没有捷径可走,照相机是永远替代不了写生,必须下功夫、花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谈速写 文/马海方 速写是写生里面的一个内容。从字面上看,速写是快速的画写,快速的记录,这是其一。速写画是单独的艺术,包括很多品种,比如山水、花鸟、人物、水彩、工艺雕塑等,都是单独的艺术,这是其二。 另外,速写可以作为练手来讲,所谓练手就是联合我们的眼睛观察,大脑快速的运转,我们手上的笔快速的跟进,这样记录画下当时某一瞬间的印象。诚然速写画的漂亮,画一手好速写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更重要的一点,对于我们画人物画来讲,我们在生活里边收集素材,捕捉形象,这种办法是一大帮手。 过去在央美学习的时候,老师要求的是多画、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有些画不下来的,可以记下来,这是一种辅助性的,没办法的办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不能够直接入画面,有可画的东西把他抓住的时候,题写一些文字来加以补充,可以丰富画面,有时候更能起到黑白疏密的作用。 记得在美院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讲这方面的创作体会,像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先生,他讲连环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多的形象、场景,都是他到生活里边去收集,去爬到墙上、爬到树上去观察,用不同的角度看各种透视关系、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我记得当时我记下来了,贺先生现场讲的“四小”:小人物、小动作、小场景、小道具。他的连环画创作人物形像生动,他把生活中发现的很多人物形象都直接运用在他的连环画创作上,所以我们看他的连环画创作的每一个构图,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动作、道具,都非常的生动。有生活的情趣在里边,这些就源于他画速写,速写给他的连环画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我的老师卢沉先生,也曾讲到“先生活再艺术,在生活里边体会捕捉到的形象,你再进行艺术的加工。这样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也才能够雅俗共赏。”常言道,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离不开油盐酱醋柴,现在说柴都是过去的事了。油盐酱醋用量,现在还照用,但是得自己掂量着点儿。现在我多年来养成了这种生活习惯,出门不忘抓几样东西,核桃、葫芦、手串儿,外加速写本。走路的时候呢,眼别闲着,手别闲着,眼睛在观察,手里在揉着核桃,捻着手串儿,我叫一举两得。等车等人的时候,速写本就跟上,勾几笔就是生活里你感兴趣的东西,叫眼看、心追、手跟上。话说回来,其实就是别忘了那句话,别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你为什么而出发”。 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现在很多人出去写生,“长枪短炮”,我指的是长焦距,各种型号的相机加手机,用这些东西替代了很多人画速写的习惯。生活中搜集素材,这些辅助性的工具有它的优势,但它代替不了绘画的应用中手脑的相互配合。并且长期应用下来,我们就形成了一种不爱动笔的坏习惯。 到生活里画速写,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把自己想表现的,尽量表现出来,并加以发挥。每年多次外出对景写生,锻炼下手快、稳、准、精,最后再演变成自己所要的东西,把这些形象化的场景,画在自己的创 作里。
|
||||||||||||
▲王玉山作品<柿> 王玉山,1951年生,北京人。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范惠民作品《绿野丛中立个家》 范惠民 ,1950年5月生于河北大名县,美术副编审。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又受教于山水画大师何海霞先生,研修中国山水画,多受先生教诲。 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参展国内外各种展览,并出版、收藏。
▲彭世军作品《太行秋早》 彭世军,1952年出生,1981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08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首钢工学院装饰艺术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擅长国画人物、山水画,其作品师法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美术作品《在路上》入选2008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华夏雄风》获龙脉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铁色记忆》 情系中国梦全国产业文联美术精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编著出版专业技法教材《树木画法》、《配景画法》、《建筑装饰表现图技法》等四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五篇。
▲杨平作品《秦岭人家》 杨平,陕西省西安市人,1953年8月生。从小喜欢绘画。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贾又福、张凭、李行简诸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从师刘勃舒、卢沉、姚有多诸先生学习中国人物画;从师郭怡孮、高冠华诸先生学习中国花鸟画。1981年毕业,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实用美术编辑部主任、副编审职称。为陕西省国画院特聘画师,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杨平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兼作花鸟画和人物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部分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画册上出版。
▲刘普生作品《正是初秋雨后天》 刘普生,北京人,生于1954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艺术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建华作品 陈建华,1954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7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作品《树荫》获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家书画精品展”银奖;作品《高原秋色》获2001年“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优秀奖;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大展览,多幅作品被中外收藏家收藏。
▲林光红作品 林光红 ,1956年生于广西北海,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马海方作品《路边的水果摊儿》 马海方,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勃舒诸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艺术市场惠风画院副院长,中国画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导师。马海方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京味儿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大量写生,勤奋创作,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影响广泛。
▲孟明作品《京西写生小景》 孟明,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从事展览、展示设计及监理;平面图形及广告设计;中国民航杂志美编工作等。
▲翟欣建作品《黑水城》 翟欣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红旗文摘》艺术顾问。
▲王国斌作品《山里红》 王国斌,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油画学会主席,河北画院油画院副院长。
▲王印泉作品《土墩》 王印泉,男,1955年生于宁夏固原,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宁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宁夏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宁夏油画学会副会长,宁夏文史馆馆员。 历任宁夏文联委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夏美协壁画雕塑艺委会主任、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宁夏书画院副院长。
▲王生琏作品《康巴汉子》 王生琏,高级编辑。1955年10月出生于青海大通县。198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日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原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彦鹏作品《雪后》 李彦鹏,1958年生,河北省深泽县人。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优秀省管专家.河北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雕塑
▲陈育村作品《众生》
陈育村,1951年12月生。湖北黄陂人。 著名雕塑家,一级美术师。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分配到湖北省美术院雕塑创作室从事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省城雕艺委会委员。雕塑《和平使者》获全国首届体育美展三等奖,《众生》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和平使者》由中国奥委会收藏,《琵琶行》由全国城雕协会收藏。在《美术》、《中国雕塑》及省级杂志均有作品发表。作品还有《湘江浪潮》、《女躯干》等。
▲郭林新雕塑作品《难忘的时刻》
郭林新,藏族 1957年生 ,西藏拉萨人, 中国美协会员 ,西藏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 1973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原西藏自治区革命展览馆),1974年,跟随中央美院《农奴愤》雕塑创作组学习雕塑基础知识并担任翻译工作。历时18个月完成了《农奴愤》雕塑小样并审查通过,随后直接参与《农奴愤》雕塑的放大工作,顺利完成了自治区成立10周年雕塑创造任务,该雕塑在全区乃至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1977年,在组织安排和本人努力下作为西藏第一批雕塑类培养对象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录取,在曹春生、司徒兆光等中国著名雕塑家的带领下系统的学习了雕塑知识和创作思想。于1981年毕业后返回原单位继续从事雕塑创作工作至今。期间,除单位雕塑工作任务外还承接社会其他雕塑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