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书画作品的收藏与投资
(2002年
3月14日)
主持人:罗晰月
嘉宾:赵力
在众多的艺术品投资门类中,中青年书画家的绘画作品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中青年书画作品的收藏与投资。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艺术品投资》节目,在众多的艺术品投资门类中,中青年书画家的绘画作品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中青年书画作品的收藏与投资,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央美院的副教授,美术史博士赵力先生,赵先生您好。
赵力:您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您到演播室来。
主持人:目前我国的书画市场中,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无论是在一级的市场画廊,还是在二级的市场拍卖会,还是在各类的文化交流活动当中,应该说都是比较活跃的。赵力:是的,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成为一个趋势,从收藏情况来看,不仅现在有大量的,个体的,或者是私人的收藏家,还专门出现了企业化的收藏行为,这是企业的行为,那么除此之外在艺术的拍卖,或者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来看,市场的份额也是逐年的攀升,能够占到大概50%以上,在一些重要的一些省份,比如像山东,像浙江,像广东这种份额还会更加多,能占到50%-60%以上,那么在二级市场来看,已经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这个关于中青年书法家拍卖的这样一个专场的出现。那么这种出现实际上成为一种预征,整个一个份额在1/4-1/3这样一个范围里面。
主持人:那么的确,您刚才谈到了从98年开始,这些中青年画家有了他们在拍卖会上的专场,那么您认为他们的这个作品的升值潜力怎么样呢?赵力:从投资的潜力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市场的一种反应,已经出现了反应,比如说按照艺术品投资的这种市场的反应度来看,一般的周期大概是五年左右,以五年的周期来看,一般的艺术品的从这五年为一周期,在这个周期的涨幅方面基本上能涨到10%-20%左右,那么从中青年的中国画的作品的这个市场反应来看,第一是收藏的,这样的涨幅的周期越来越多,第二个从涨幅的空间来说,它的比例来说越来越高,有的一些青年的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每年都有一定的涨幅,这个涨幅还不算小。
由于中青年书画家作品的门槛比较低,它的选择余地又比较大,所以从切入点来说,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时机,但是我想随着大家的关注点会越来越集中,随着它的涨幅越来越大,那么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会成为一个大家的热点,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来说,还是越早进入越好。主持人:好的,我们今天这个《访贤探宝》就采访了两位收藏者,他们都收藏了一些中青年山水画家的作品,对于投资理念他们是各持己见,下面让我们去第一位收藏者的家中看一看。
赵力,你看刚才这位《访贤探宝》主人公,他在选择这个中青年画家的这个作品进行收藏的时候,主要是从绘画的风格入手,然后选择具有开创性的一些画家的作品。赵力: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开创性的东西,开创性的作品,他们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应该值得我们关心,值得我们去关心,那么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像这一类画家的作品,像杨延文先生的这样一个作品,可以看到他是中青年的这些画家,都是根据现在目前的一些创作的一种方向确立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从某种情况来说是因为近百年中国画的一种创作,形成了中国国门开放以后中西文化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的一种方向,这种方向应该能够使各种文化交融和形成一种新的一种创作的高峰,那么这样的代表性的画家实际上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很多的,也是在目前的市场上得到追捧的这些很多的画家。
比如说林风眠先生,比如说吴冠中先生,他们的作品都能够呈现出这样一个中西融合,又集大成,又有开创性的这样一种画派,那么我想作为艺术投资者来用这些,这样一类画家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投资方向应该值得肯定。主持人:好的赵力,有关这个开创性画家的作品分析呢我们先说到这儿,下面让我们去第二位收藏者的家中去看一看,他的收藏方向与投资的理念。
赵力你看刚才这位卢焕卿先生,他主要是收藏比较成熟的这种创作思路,而且在技法上有所突破的这一类中青年画家的作品。
赵力:是的,这也应该是一个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尤其是艺术投资方面,那么从某种情况来说,一个成熟的画家,它必定有成熟的思路,创作思路和他的创作的理念,甚至是能够衍生出来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像于志学先生这样一类的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一个素质,这一类素质我们可以看到,他可以从自己的一些开拓出自己的绘画主题,并且从自己的绘画主题引申出足够多的表现的手法,而这种表现手法我们可以看到,是足以使它能够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一定的位置,那么这类东西,这类作品,一般都是能够在中国美术史上和中国的绘画史上都有一定的,给予一定肯定的评价的,那么这类作品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么也表现出我们大家对这些作品的一个热衷的收藏方向,那么我想这一类的收藏也应该越来越多的成为我们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收藏的一个主要的方向。
在近百年的中国画里面,创作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这样的在技法上有创新的这样的大家,比如是潘天寿先生,比如是还有很多先生在山水,陆俨少先生都有这样的一种特点,它的特点比如说潘天寿先生画鹰,画那个大的花鸟画,大型的花鸟画,比如说陆俨少先生画的那个,他的峡江,他画的云彩,画的那个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这样的一种和峡江山水结合的这样的山水画的技法,这个技法对于它的艺术品的这样一个价值,和在市场上所形成的所谓的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收藏价值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主持人:的确如此,虽然说投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应该说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赵力:是的,这个规律可以分成三点来说明,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要关心艺术家本身的一种创造力,如果一个画家的创造,艺术家的创造应该是有相当长的一个生命力的,他的创造有他的早年,有中年,有晚年,如果在各个年龄各个阶段都没有代表性的作品出现的这些一些画家,那这样的画家应该不是一个成功的画家,成功的画家应该是在各个阶段都能够推出足够让世人尊敬的这样一类作品,这些代表作品,那么这一类画家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特别关心的这样一类画家。
第二点就是要从,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到,学术认可的角度来看这些画家的作品,如果是经过学术认定的一些画家的作品,在学术圈里面有足够的知名度,学术圈给予它足够的认可,那么这类作品已经成为能够写进美术室的这一类作品,那么从某种情况来看艺术品的投资,艺术品的构成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过程,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的过程,那么如果我们在艺术投资和收藏的时候,能够结合这个专业的知识的信息的这样的一种吸取,那么我们的艺术投资这一点我们觉得会更加的落实,更加的踏实。
第三点我们要关注艺术市场那些刚刚启动,或正在,已经进入启动拉升的这样过程中的一些作品,我们看到,以前因为由于信息的封闭,或者信息的不完整,我们常常只是从书本上,或者只是从消息方面得到这样一些,谁谁谁作品比较好,谁谁谁作品比较值得投资这样的一个信息,这些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进入8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成型,通过艺术市场我们可以不仅看到它的交易,而且它这是公开化的交易,这个信息也变得更加公开化,那么我们从公开化的信息得到更多的依据,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艺术品的,时刻关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种动态,时刻关心这些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的这样的一个启动和拉升这样的过程,能从这里面得到信息,那么这将是我们的收藏观念和收藏方向的这样一个衡量的标准之一。
主持人:好的赵力,有关中青年画家作品的分析,今天就请您先谈到这儿,我相信会对一些目前还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有所帮助,好的,非常感谢你到演播室来,谢谢你。
赵力: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也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今天的艺术品投资节目,明天的16:05我们再见。
[返 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