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山庄|网上美术馆|网上美术教室|书画鉴赏|收藏天地|老年书画
艺术论坛|科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交流园地|联系我们|天地人社区|留言

文艺与人类学的相互碰撞与整合共生

作者:李凤亮  发布时间:2005-3-24 18:37:49

    文学人类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首先在于它打破了过去文学研究中那种单一的学科壁垒和史段划分,将原始与现代相联系,将中外各民族相比较,这必将带来更宏观的文学视野和研究态度。
     人类学实际上提供了这样一种研究人文科学(包括文学)的新思路——在时空方面拓展,树立人类为本体的全球意识,以地球共同体和人类意识为本位,强调在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上都作充分开拓前提下的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比较研究,现代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也使文学艺术与人类学关系更密切,跨文化的文学艺术研究,就需要人类学来支撑, 以便把文学现象置于整个人类的文学系统(从原始神话创作到当代魔幻现实主义等)中加以宏观考察和总体整合,文学人类学不仅要观照到文化史和人的心态史的发展轨迹,而且要领悟到文学艺术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系统的一环有其连续性和同一性,也就是说,当今文学还有人类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子与痕迹,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文学人类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之二,是共时性方法与历时性方法并重,进一步重视文学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的过程。
     共时、历时是互补的,文学人类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文化、心理和文学超越时空的共性,同时也阐明它们在不同地域、民族和文明阶段上的离散性和特异性。
     “借同而识异,藉无而得有”,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整个文学研究的——个策略性起点。文学人类学研究不仅肯定了这一点,而且在对话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作出了超越于一般学科的努力。在时间上,文学人类学把民俗、宗教、神话、哲学、历史、文学看成是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努力从文化土壤的深处发掘文学产生和存在的本义;在空间上,文学人类学更强调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打通,把文学当成人类的共同语言,放置到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去考察。这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共通的一个学术趋势。寻求“同”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异”,不同的文化、文艺虽然可以互通,但仍有其各自独特的规律。如何通过比较,在认识异中之同的基础上把握同中之异,正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目的。求同存异,对话互补,文学艺术的对话发展空间才会日益阔大,在保持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符合全球—体化趋势的“世界性文学”才有现实的可能。
     文学人类学对文学研究的又一启示在于,它强调文化方法、心理方法和文学审美研究方法的融合,倡导对文学艺术的综合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揭示文学的文化意义和深层次的无意识意象,而且能够发现和彰显文学的审美意蕴。
     借用人类学方法对文学开展研究,起初的确存在一定的缺失,最主要的—点,是过于强调文学中所蕴藏的人类的原型观念和集体无意识行为,将之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无疑堪为代表。事实上,这—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现文学的文化质,但却用文化替代了文学,以人类心理淹没了审美,有矫枉过正之嫌。成熟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应是一方面借用人类学的方法、观念和立场,给予文学以新的考察和审视,从而发掘出文学中所蕴含的人类精神类型和文化质素;另一方面又不摒弃对文学的审美分析,这样,文学研究并未沦为“文学的人类学”研究,而是既具有了生动、丰富的材料和多元、广阔的视点,又具备了深入的审美分析。“好的文学史可以为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典型的例证,丰富与推进文化史的研究,而不是文化史的简单演绎。”文学史研究如此,整个文学艺术的研究都应如此。文学与人类学互相促进的佳境,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绝不是以一方吞吃、消解掉另一方,这无疑是未来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值得注意的—个方面。
     摘自《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78~82
     原文题为《文学人类学:历史·概念·语境·方法——文艺与人类学的相互碰撞与整合共生》 约5000字